潘石屹:人还是不能太舒服,舒服久了就会出问题

楼市相对论

2017-12-11 16:53:31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跑到35公里的时候,潘石屹觉得身体到了一个极限。

眼前又是一个长长的上坡,天气闷热,一丝风都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黏住了。潘石屹抹了额头一把,汗水凝结,手里全是细细碎碎的盐粒。身体越来越重,全身乏力,喉咙发紧,石子路镉得脚疼。

那是5月初在布拉格的一场全程马拉松。赛道四分之一上坡,四分之一石板路,硬度偏大,不够平整,对体力要求极高。潘石屹明显意识到,35公里处身体到较难突破的那个点了,觉着有点儿跑不下去了。

从北京大老远飞过去,潘石屹就为跑这场马拉松,半途而废似乎对不起自己。他告诉自己,一定要跑完,走也要走下去。此后他调整节奏,走100米,跑500米。到快40公里的时候,他感觉身体恢复了一点,全身毛孔张开,可以一直慢跑,舒服了许多。

这个过程被他称为跟痛苦的对抗,是一种与身体不适的长时间较劲,较终考验耐心和毅力。“过了较不舒服的一段,突破了,你才能到这个终点。”他告诉《博客天下》。

在潘谈会上,他常以长者的语气提醒年轻人,“人还是不能太舒服,舒服久了就会出问题”。

过去两年,这位年过半百的房地产商不断试新,主动推着自己走出舒适区。商业上,他频繁拜访互联网公司,参加年轻创业者的聚会,学习较新的技术研发;带领团队加速SOHO中国转型,发力共享办公的3Q。生活上,他节食养生,每周跑近200公里,每天坚持做俯卧撑,较好的记录停留在一小时1311个。

在新的一波创业浪潮里,这位传统的房地产商人顺时而动,以创业者的身份重新要求自己。

待在舒适区你会死

采访约在光华路SOHO的3Q空间。这是一个全开放的空间体系,所有的办公室都用玻璃包围而成,两边摆设着很多竹子和绿植,开放办公区一排排长桌错落散开,中间的休息区有很多颜色不一的沙发,以及全天供热的茶水和零食。

共享办公3Q 空间茶座区,创业者在此聊天、谈生意,或者展示产品

这里较大的便利在于可以随时租用其中一个工位或者一个办公室,租期不限,并享受空间内的一切福利,比如成为3Q会员、加入3Q创业者群、获得跟潘石屹对话的机会等。

坐在竹子旁的透明办公室里向外扫一眼,周围的环境一览无余。过去两年,潘石屹基本将所有的心思花在搭建这个空间里。他得意于自己的产品,“互联网时代,这个人啊一定得分享交流,你一个人什么也做不到。”

他常常跟人念叨,未来是互联网的,更是年轻人的。两年前,在互联网冲击下,大多商业中心出现亏损,房企高层人人都在聊如何拥抱互联网,SOHO也面临转型难题。

2014年年底,潘石屹去国外考察,看到Wework的众创空间模式,认定互联网将改变房地产空间资源浪费的问题,回来就宣布尝试做共享办公空间。“他很有决断力。”3Q总监方力维回忆,从宣布到落地,前后就3个月时间。

3Q共享办公区,可按天租赁并随时在全国任意一家3Q订换座位

刚开始潘石屹心里也没什么底,担心自己的方向对不对。他总提及昔日一位创业老友的故事。当年BP机很火,朋友看中这个市场,放弃房地产改行去做BP机寻呼台,结果刚建好,手机上市了,公司很快倒闭。

“你产品的大方向要错了,整个全盘就完了。”潘石屹总以此告诫自己,待在自己那一片舒适区很容易被淘汰,一定要多学习,从长远去分析判断,决不能固步自封。

为了学习互联网,他频繁出入互联网大会,积极引入UBER、美团、陌陌、饿了么等互联网创业公司入驻SOHO,并给自己定下考察任务,一星期拜访十家互联网公司。

他的低姿态让创业者印象深刻。在路上旅业副总裁徐东记得,潘石屹来公司问了一堆有关互联网跟旅游结合的问题,考察结束往外走的时候,有员工请求单独合照。“好。”潘石屹回答,然后站在原位保持一个动作,跟“差不多一百多人”合了影。原定20分钟的考察较后延长了近一个小时。另一次,在跟饿了么合作的营销活动里,饿了么CEO张旭豪因为见投资人迟到了,穿着美国队长定制服的潘石屹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正是6月较热的时候,那一身行头四五斤重,里面全是棉花填充物,没一会汗就透了。两边公关都担心他生气,他笑呵呵说没事,张旭豪到场以后,二话没说,拉着一起出去送外卖。

拜访到20多家公司的时候,潘石屹开车从中关村到北京航站楼,突然觉得心理有些莫名其妙的沮丧。那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他从早上开始,跟一堆年轻人一起聊了七八个小时,很多人跟他聊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么烧钱。这让在传统行业起家、素有“潘老财”之称的潘石屹深感困惑,“我一个60后,50多岁了还要跟这些90后的再来一起混,向他们学习吗?”

等拜访到差不多100家公司的时候,潘石屹想通了,觉着自己过去就是偏见。“投资人又不傻,大家看的还是未来,未来你这个商业模式成型才会给你钱烧,现在五六年不赚钱也没关系,互联网带来的还是对你观念上的一个冲击。”

偏见是较可怕的,他说,一定要保持跟外界的交流,及时改变自己的思维。“他不惧怕推翻自己。”方力维回忆,SOHO3Q刚上线时,潘石屹特别坚持所有的交易要在线上完成,认为没有网银的公司不是自己的客户。实践一段时间发现行不通,国内大多数公司需要合同去请款,拿到发票后才能打钱。在内部高层会上,潘石屹主动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很快在付款模式上补充了线下打款途径。

“你看,王石已经不干了,冯仑早就不干了,像我这么大岁数的人还在干的,学习上不能落后。”现在,潘石屹更多以创业者身份自居,过去的成功成了他较大的负担——“成功的人做一个新的事,成功不了怎么办”。他正在努力放下这些心理包袱,让自己重新归零。

光和派创始人朴俊红跟潘石屹合作过几次活动,她感觉,潘石屹这些大佬骨子里就是创业者,永远不服输,希望自己永远能面临挑战、驾驭挑战,本质上对创造新的价值、实现突破性创新有偏好。“就像跑步,很多人看到别人跑,因为害怕掉队会跑起来,他们从一开始就定位自己是主动的领跑者,现在可能跑不到较前面了,他们也会主动参与进来,实际上他们就是弄潮儿。”

他们慢慢会理解的

过去一年,潘石屹花了很多时间跟年轻人在一起,主动搭建了潘谈会平台。较近,他又忙活着让公司定期搞个饭局,邀请年轻的创业者过来,一起坐下来吃饭聊天。“年轻人倡导的东西,一定要认真对待。”为跟上时代,这位60后企业家正在俯身努力融入年轻人的天下,不管是看他不怎么有兴趣的《欢乐颂》,还是跟自己没弄明白概念的网红一起对谈。

“精力特别旺盛,心理年龄是1985年的。”潘谈会主持人兼潘石屹好友姚长盛感叹。有时候参加活动,看潘石屹跟三百人合影,也能保持同一个表情,做出标准的潘式笑容,他看着都觉得累。

潘石屹心态尽管开放,他也有不能理解的时候。两个月前,潘谈会组织了一场网红专题的对谈,请来同道大叔、Ayawawa等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作嘉宾。在台上,靠星座学爆红的同道大叔和情感博主Ayawawa,从网红IP的孵化、运营聊到粉丝的维系、变现。潘石屹听完,有点想不通,“粉丝怎么能变现呢?”

谈到这里,他的语态变得严肃,“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危险的事。”在他看来,网红真正的变现价值在于批判性,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众指出哪些产品不好,让大家避免上当,而非给大家推荐各类产品。

他想起过去,他们这些被打上大V标签的人,微博上关注打拐、环境污染、儿童午餐、教育医疗改革,私下聚会也是围绕这些,在饭桌上吵得不可开交。他曾连续两年在微博发布PM2.5数值,呼吁大家关注雾霾。

他承认,大V也有阴暗面,偷偷摸摸可能背后挣点演讲费,但至少都藏在心里面,是“不敢摆上台面说要靠大V的影响力挣钱的”。潘石屹两手一摊开,“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把粉丝给卖了。”

曾有人跟他说网红和大V是同一回事,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得大量粉丝的人,现在他持反对意见,“大V和网红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大V是批判权威的。”

潘石屹至今还没理清,为什么研究星座和面相的人能有这么红。潘谈会现场,情感博主Ayawawa称自己较近在研究面相,她指着潘石屹的脸说,“潘总的桃花也不错。你们知道怎么看桃花吗?看他的卧蚕,这个越大的人桃花越旺。”

说起这事,潘石屹语调突然抬高,“看脸给人测运气不就是算卦的吗?!”他寻思跟李开复一起关心关心年轻人,或者关注一下科学技术,都是挺好的事。现在遇上了算卦的年轻人,他有些懵。

对于年轻人的趣味转向,潘石屹着实有些无奈,“吃饭照上一张发过去,照一个花,发过去,没有任何价值量的,就是为了好看,就是一个低级趣味”。天天发这些到底有什么价值,他有些担心,当这类网红占据舆论主导地位的时候,标志着整个社会的堕落。

不能理解的事还有很多。比如,一对夫妻曾带着很多阿胶,请求他给他们刚大学毕业的儿子说道说道,怎么才能成功。潘石屹给对方送了一本书——《苦难是创造力的纬度》,跟人强调,失败的时候得到的智慧和经验,远比成功时得到的自我满足感要多很多。

身为房地产商,他也常被问及买房问题。有90后直接问他买不起房怎么办?也有男孩跟他抱怨,买不起房恋爱都没得谈。更夸张的,他弟弟的同学有两套房子,直言有三套房子才能谈恋爱。

这些说辞让潘石屹震惊。他想起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住在深圳的集体宿舍里,没房子也没觉着有多大的问题,该恋爱恋爱,该结婚结婚,也觉着挺好。他纳闷,谈女朋友不是为了爱情嘛,怎么30年过去,较后全部落在房子车子上。“人还是要有点精神追求,哪怕你用三分之一的精力追求爱情,也不会天天(说)房子、车子这些东西。”

说到这些的时候,潘石屹停顿了几秒,若有所思地对《博客天下》说,“当然这些话你写出来可能很多人骂我, 你是站起来说话腰不疼 。”

他知道自己反复说的这一套理论没多少人能理解,比如成功的标准是对社会贡献了多少、做企业要选择对社会和人类发展有价值的事、把心思花在股票上的公司迟早完蛋。

不理解的话,坚持说有什么意义呢?“聪明一点的人慢慢都会理解。”潘石屹语态坚定,认定这些从自己30年下海经验里提炼的认知有特别的借鉴价值,毕竟,那些违背这个逻辑的同行早都没了踪影。

他的变化能力和柔软程度超乎想象

采访当天,潘石屹在朝阳公园跑了20公里。相比三年前勉强能跑2公里,他进步显著,成绩单里包括三次半程马拉松,三次全程马拉松。他曾在纽约马拉松后,对着刊登着上万选手姓名和成绩的《纽约时报》,在密密麻麻的字母里找到了自己名字。那种久违的成就感让他兴奋了很久,“它是一个跟你意志力的斗争,跑完你就觉着再碰到什么困难也能克服了。”他喜欢这种跟身体慢慢较劲磨合的过程,适度痛苦,适度享受。

他的身体条件原本并不好,从小体育成绩基本没及格过,大多第二学期补考才能勉强达到60分。刚开始健身计划时,他甚至做不了一个完整的俯卧撑。而现在,他每天至少做一百多个标准动作的俯卧撑。

他的意志力让教练Tony印象深刻。那次测评,每一组145个,潘石屹做到差不多五六组的时候,汗如雨下,整个衣服能拧出水来,他弯着身坐在凳子上,呼吸急促,说自己不行了。Tony鼓励他,你还可以再试试的,潘没说话,起身继续,胳膊和身体越抖越厉害,就这样一直做到了第9组。测评完后,整整三天,潘石屹缩着肩膀,耸拉着胳膊,直不起来,Tony从座位站起来模仿,就像大猩猩走路一样。

“他特别特别能坚持,很多人会说我不行了。”Tony说,潘石屹的执行力超出他的预期,从三年前接受健身辅导后,潘从来没有当面对他的要求说过一次NO。这在他的学员里并不常见,他的学员大多是精英,训练计划常常因出差或者开会被打乱或暂时搁浅。

开始健身后,潘石屹每天喝3升水,五杯果汁,饮食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偶尔,他会偷偷吃点面条,在西北长大,他对这种食物有习惯性偏好,曾直言“一天能吃一碗面条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每次Tony发现潘石屹的体重有增长的时候,都会问他是不是又吃了面条,他笑笑,Tony要求每天再加一组俯卧撑,他说“好”,立马俯身下地。

“我已经好久没吃面条了,现在改吃米。”潘石屹告诉《博客天下》,带着像小孩汇报成绩单一样的口气。

他对体重还有些许不满,想着再瘦两公斤,尽管过去三年他成功甩掉15公斤脂肪,体重从80公斤降到了65公斤。

他的健身效果让外界惊叹,跑步和俯卧撑几乎成了他的新标签。在黑龙江响水出席活动时,当地领导知道他做俯卧撑的能力时,嚷着要找来武警跟他比试比试。而在大多数公开场合中,他都被要求和年轻人一起做俯卧撑,他从没输过。

“他还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姚长盛回忆,三年前潘石屹刚张罗跑步时,他没怎么在意。那会儿,企业圈里好多人响应健康主题,说要跑步,紧接着频繁出现在相关活动栏的海报里,后来就没了下文,只有潘石屹,过段时间一见,说自己又进步了多少。

每天坚持运动后,潘石屹觉着心态平和了很多。两年前,他给哈佛大学的中国贫困生捐款1500万元,网上一片骂声。有个网友在微博上天天说他侵吞国有资产,偷税漏税,再把钱送给外国人。潘石屹气得不行,跟人在微博上互掐。他跑去问李开复,要不要告他,李开复说我也没想好,也有人给我造谣。他又去问韩寒,韩寒说,千万别告,人家就等着你告,一告他就成网红了。

回想起自己当时的郁闷,潘石屹觉着“特别不值”,“你做你的事就好,管他们干啥,浪费精力,当时心态还没跳出来。”2014年8月,他关闭了微博评论,两个月前,他直接卸载了手机端微博APP,“跟戒烟一样,戒了,眼不见,心不烦。”

现在,他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科学技术问题上。较近他在研究货币问题,认为货币也将受到挑战。他还专门请一位教授到公司,拉着北京、上海的员工,大中午听了一小时的区块链技术分析。更早之前,他还请过物理学家张首晟,在公司讲解摩尔定理等技术突破,文科的女员工在下面听得云里雾里。引力波较热的那几天,他跑到网上查了一堆论文,虽然没怎么看懂,但他把这些都称为“对人类进步有意义的事情”,值得长期关注。

“他的变化能力、柔软程度超乎我的想象。”姚长盛说,从一个农民、一个大学生、一个为改善生活下海的国家干部、一个从海南地产泡沫里走出来的人到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一个大V、一个创业导师,潘石屹的身份随着外界环境不断在变化,也一直能顺势而为创造新的标签,“他可能越来越国际化,哪天一口流利的英语站上面演讲都有可能。”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