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 马岩松:建筑师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吧

凤凰卫视

2018-10-28 16:45:01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原标题:名人 | 马岩松:建筑师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吧

建筑师马岩松的MAD建筑事务所,

位于北京东四北大街边上一栋老楼的顶层。

慕名这里的天台已久,我们把采访约在了这儿。

《名人面对面》

专访 | 马岩松

建筑圈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建筑师30岁之前成名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马岩松。”2006年,他凭借“梦露大厦”的设计,赢得加拿大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一举成名,时年30岁。在中国,马岩松很有多标签:中标海外标志性建筑排名前列人,新一代建筑师重要代表,“山水城市”的布道者。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和耶鲁大学,著名建筑师扎哈•哈德迪的得意门生,有媒体评价,他是少有的时尚的、明星式的建筑师,但却痴迷于山水,钟情于自然。

△ “梦露大厦”

马岩松:我觉得建筑师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吧,他应该创造一种空间,让人能进入到一种诗意的状态,让人一进入到这个空间就平静下来,或者他找不到那种给他的约束或者定义,或者他在这个环境中,必须学会对自己有所把握。不是说我已经进到这个山水中,山水很了不起,我要改变我的思维,接受这个山水的洗礼,不是这样的。

如果说古典的城市是关于神的,现代城市是关于权力和资本的,那未来的城市应该是关于人和自然的。——马岩松《山水城市》

我只能说去刺破它

田川:2004年的时候回来,你说就是为了批判,那个时候批判的方向跟问题和15年之后的今天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马岩松:没有不同。

田川:这15年就没有在进步吗?

马岩松:15年时间并不长,因为建筑它要花时间,十几年并不是很长。更何况即使建成了几轮的新建筑,也不代表人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有多大改变。人的个体、感情、自由,对应的建筑和城市环境是什么样,还没有开始这样的追求。

田川:你的建筑的出现算是打开了这样的追求吗?

马岩松:我只能说去刺破它,我觉得我的出现是挺刺激的,这种刺激好像在追求一种自己的存在吧。

胡同泡泡32号、朝阳公园广场、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大剧院、南京证大喜马拉雅中心、黄山太平湖公寓,马岩松的建筑作品一个个落地,他关于“山水城市”的建筑宣言也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

马岩松:较开始做那个胡同泡泡的时候,中国都在建大的标志性建筑嘛,那时候是奥运会的那些项目正在做的时候,我就想这是一个跟个人,跟历史有关系的东西。在胡同里建一个卫生间,但是它看起来又挺刺激,因为它跟那个老建筑完全不一样,比那些崭新的建筑还要难以理解。但同时它又有点个人的关怀,这是特别能让我有感觉的东西。

△ 泡泡胡同32号

马岩松:后来有机会设计大建筑的时候,包括这个朝阳公园的“山水”,它的黑色,它的流线,它跟CBD的那群建筑的距离,都是一种抗争,但这种抗争其实是需要自己发出一种更刺激的声音才能看到,它不能是一种特别温柔的抵抗。

△ 中央公园

田川:是一种你自己反叛性格的体现。

马岩松:可能我的一面吧我觉得,我其实也可以非常平和。可是当你看到这个现实的时候,有时候排名前列反应还是有点暴躁吧,我觉得这种排名前列反应很多在我的作品里头都被尊重和表现出来了。

田川:但是您一直说建筑其实要和自然和谐的嘛,它也是城市的一部分,它要有种延续感,所以你不担心这样一个建筑的出现,会将整个城市的气氛带动地非常的消沉,或者甚至很暴躁吗?

马岩松:暴躁也是一种情绪啊,我有时候也想让它跟周边的建筑有点对话,可是我也犹豫,我觉得我又不认可周边的建筑,我觉得那些建筑非常的物质,如果我去跟它延续的话,那不是把一个历史错误又给继续了嘛。

让人跟环境有一种情感的对话

出生于北京,马岩松的童年在此刻他目所能及的北京的老城里度过,他说这里曾带给他超越现实的记忆,也给了他对于一座城市心理上的归属感。

马岩松:你看那个北海、景山,那时候景山里边有一个北京市少年宫,我在那里边学航模,然后在这儿放了学,就到那边去。

田川:这看起来有点距离。

马岩松:对,就觉得这城市特别好玩,你看有胡同四合院这些,还有山,还有那个后海,挺怪的是吧?北京又不是一个本来有水的那种南方城市,这些都是人造出来的,一个大园林一样,然后人就生活在这里边,那边鼓楼钟楼一响,它就造成一种气氛。

马岩松:北京,我管它叫山水城市,自然的这种山水,岛,然后建筑跟自然的这种融合,它在纯粹的自然中是没有的,它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理想的一个城市景观。

田川:你想象当中的理想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呀?

马岩松:理想的状态,当然有自然,但是这个自然应该超越生态和绿色的概念,它应该是一种情绪化的情感的自然,让人跟环境有一种情感的对话。我觉得能把自然跟人工的对话做出一种精神性,让人能感受到自我,感受到人的情绪,就是我们建造建筑和城市的一个初衷吧,所有感情上的追求,才造成了建筑文化。

△ 主持人田川与马岩松在建筑事务所

田川:你所有的建筑里面的那些曲线和样式,每一个线条,所有的布局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它们的这种超现实的感觉是来自于什么地方呀?

马岩松:超现实的形式其实很容易达到,因为周边都是方的,你稍微跟它不一样,就能看起来不一样。可是超现实的环境是不容易达到的。

田川:超现实的环境的意思是说?

马岩松:陌生感,得有陌生感,

田川:你是怎么塑造出来这种超现实的环境的?

马岩松:较基本东西就是,把现实全给扔了,扔的空了,就差不多了。

田川:你应该很喜欢看科幻片吧,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马岩松:那肯定的。

田川:如果说给你一个机会去火星的话,单程的这样的一个旅行,你愿意去吗?

马岩松:什么时候?

田川:随时。

马岩松:那我得再活活,我在地球还没待够呢,再晚点可以去。

田川:那你暂时对于地球的留恋是什么呀?

马岩松:我觉得我们还可以给地球创造很多文明。其实就是你的思想,我是建筑师,就想把这个思想能变成什么样的建筑。

田川:你在现实当中一直在尝试着对未来的一种创造和探索,可是你还是要面对很多现实当中发生的问题。因为每一个落实的项目,你都需要各方的沟通,有长时间的磨合,尤其是像这种政府项目。

马岩松:我觉得既然已经开始沟通了,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开始沟通就说明我们在一条路上。因为我的诉求非常简单,我就是想要我的理解,其实他们都很清楚,我不会去重复其他的城市,我想寻求的东西是人跟自然的这种关系,这大家也都很清楚。也许他有不同的看法,那这种摩擦有时候其实是也正常,他也不涉及到你在大的方向上有什么妥协。

田川:你会特别坚持什么?或者是你会在某一个程度上可以进行一些妥协?有些什么底线也是不可以被触碰的?

马岩松:其实大部分有可能跟你发生在价值观上有冲突的人,根本就不会开始对话。我只有大的概念,就好比你说往东走,那往西走的人就不用跟你说话了,但是只要跟你往东走的,一起在路上随便说什么我觉得都不影响。我没有什么说一定要,我所坚持的就是这个大的方向。

△ 马岩松作品 光之隧道

我们是有可能改变未来的

马岩松批判现代城市的标准化、大生产、非人性,他的建筑试图在高度密集的城市建筑中探寻另一种可能性,但总显得格格不入,甚至被称作“异类”。

田川:其实你很多的建筑也受到了批判,你会难过吗?

马岩松:难过,为什么?

田川:因为我做出了一个作品,然后没有人认可,大家还觉得看不懂的,同一时间会有很多负面的一些意见。

马岩松:不认可就不会建出来了,建出来了就是说明有人认可,你要想批判,就会发生这种冲突。

田川:那好多人有一些不一样声音的时候,你自己心里会觉得有所质疑,会觉得说我是不是错了?

马岩松:哦,不会。

田川:完全不会,你自信从何而来?你怎么知道我做的肯定就是对?

马岩松:我不知道,因为我是每天在怀疑。我不会因为某个人某个时间质疑了我点儿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个是正常反应。当任何不太常规的东西出现的时候,这是正常反应。但是我也相信,很多不正常的也很搞笑。所以我给自己的问题就是,我的方向是不是有问题?我实现的具体方式是不是有问题?或者我是不是忠于自我?我如果忠于自我的话,那我这人是不是有问题?就是这类的。我觉得更多是跟自己的对话吧。

田川:那你曾经做过的一些建筑,会觉得说我后悔了或者我不满意?

马岩松:有,但其实我还是认可所有的,因为不优质也是作品的一部分吧,我没有说特别讨厌哪个,但是我也觉得每个都可能变得更好。我也不追求在未来能做到什么优质,我也不太相信这个东西。还有很多时候我设计完了,建造了以后,让我有出乎意料的好感。

田川:哪一个作品?

马岩松:比如哈尔滨大剧院。我一直认为它是过于漂亮,我怕由于它的漂亮,很多人说这个美,然后忽视了它的社会性。我希望让人能感受到它,我不希望它的曲线,它的美,让它变得是一个重要建筑。我希望这种互动性和它的那种趴下去的姿态能让人感受到,它不是只是漂亮,它有它的姿态,它有跟自然的关系,它让人跟它有互动。

△哈尔滨大剧院

马岩松:其实我还想,除了反叛,除了打击,还想建立一种对其他人和自我关怀的一种意境。我不喜欢人看到这个城市说,很伟大,很了不起,我很渺小,我很无助,然后我要屈服于这个权力和资本,我希望他能找到一个自己的空间,然后说,我们是有可能改变未来的。

有各种缝隙的城市

早在1980-1990年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初期,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山水城市”的构想,马岩松的山水城市的建筑理想,被他称作是和钱学森“穿越二十年的相遇。”

田川:如果说他还在世的话,看到你这样的一种呈现方式,你觉得他会满意吗?

马岩松:我认可他说的,我自己的实践有可能是把这种可能性给描绘出来了。确实还有一次,一个《建筑学报》的编辑,叫顾孟潮的老专家,跟钱学森有过书信来往,他看了我的作品,就说钱老如果活着,看到你这个作品肯定还挺欣慰的。我不知道,这可能是对你探索的一种认可吧,我觉得我很多作品也都是在想一种可能性,也不可能突然就出现一个所谓的山水城市的美好愿景,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田川:我觉得就现在这样朦朦的感觉,就好像是那种山水画似的,水墨画的感觉。你觉得在北京这样的一个生活状态,以你个人来讲,给你带来较大的记忆点和较深的影响是什么?

马岩松:我觉得它有两层,排名前列很自由,就像这些有各种缝隙的城市,不是一个精心规划过的,整洁的整齐划一的城市,所以你在这里边就有很多生活,很多朋友,然后很多可能性就发生了。那时候从景山下来都用屁股,下雪变成雪山了,都走不下来,就直接用屁股滑下来。然后那个护城河全结上冰了,很多这种好玩儿的东西。但它其实是一个皇家园林,它是一种匠心独具的一种格局,但同时又是非常市井的,不是说疲于奔命的那种,或者是说,每一个人都在想“我怎么能有一个大房子”“我怎么能有一个好学校”,不是的。

访问前,马岩松告诉我们,从早上六点钟开会到现在,他一直处于不太清醒的状态,但来到天台,他一下就醒过来了。

马岩松:我有时候特别喜欢这种高处,就也是一个机会,让自己离开这个现实,你才有放松和设计的那种感觉,如果在特别现实的一个环境里,就不行了。

田川:其实我会发现你对于山水城市这样的一个追求和想象,其实还是会回归到较自然的那一种状态,是真的有山有水,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意向而已。

马岩松:如果你去做一个整体的城市设计的话,就有可能达到这种平衡,就是让建筑跟自然的这种关系,像老北京一样,有一个平衡,房子要小,树才能显出来。

田川:你会有这样的野心吗?去做城市的规划?

马岩松:当然可以了。

田川:这是未来的方向吗,会去为此而争取吗?

马岩松:但不是争取就有机会的。

田川:祝福你,我相信你想一定可以达成的,看到更多的一些山水城市,我还挺期待的。

· 点击观看完整节目 ·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导:李晗

编辑:刘梦琪、晓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全部

相关资讯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