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7年广州将如何发展?广深港高铁将入广州站

搜狐焦点广州资讯

2019-06-16 00:34:19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4倍于目前的公里数;每500米服务半径布局1处社区公园或广场的公共空间……

13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公示《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草案》),为未来广州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脉络,提出要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要出新出彩。其中,要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等。

分阶段发展目标

2025年

国家中心 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全面上新水平,实现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建成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文化交往强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进一步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作用进步凸显。

2035年

建成国际大都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生态环境、文化交往达到国际一流城市水平。

2050年

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绿色低碳的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人口规模

到2035年将达2000万左右

《草案》提出,广州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广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也就是说,未来的17年内,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常住人口约为510万,平均每年可增加的人口为30万。

人口虽然有所增加,但《草案》强调,要严控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生态和农业空间不低于市域面积2/3,城镇建设空间不高于市域面积1/3。同时,设定土地资源消耗上限,将国土空间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在市域面积的30%以内。

基础设施

推进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

《草案》提出,加快广佛同城化,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其中包括:共建高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据了解,目前,乘坐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与香港西九龙站间48分钟即可通达。但因广州南站距广州市中心城区约20公里,中心城区市民如乘地铁前往南站可能需近一小时。《草案》明确将广深港高铁引入中心城区,并将站点确定为广州站,将大大方便中心城区与香港间客流往来。

轨道交通

总长度将是目前的4倍

《草案》提出建设绿色智慧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轨道都市,要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建设多层级轨道网络。至2035年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

据广州地铁公司公布的数据,2018年年底广州地铁已形成了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根据国家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总长约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换言之,《草案》提出的到2035年总长度2000公里,将是目前的4倍,意味着未来广州城市轨道线网线路长度平均每年将增加近90公里。

住房供应

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

《草案》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供应,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根据原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7年印发的《广州市2017-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2017-2021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00公顷,年平均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40公顷,以保障建设75万套住房用地需求。以此推算,广州2017-2021年平均每年计划新增的住房为15万套。

除了完善住房供应外,《草案》还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按照15分钟步行可达的空间范围、3万-10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打造社区生活圈,培育社区中心。为满足居民在周末享用较高服务品质的设施需求,以3-5个社区生活圈打造服务人口20万至30万的组团中心。基础设施配置覆盖每个社区生活圈。

湾区共建

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草案》提出要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拓展港澳居民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完善提升穗港澳对接沟通机制,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草案》还对广佛同城化作了较为具体的部署,提出广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即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以及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

空间网络

建8条生态廊道6条通风廊道

《草案》提出,构建通山达海的生态空间网络,重点建设“三纵五横”的生态廊道体系,分别是:北二环生态廊道、流溪河-珠江西航道-洪奇沥水道生态廊道、金山大道-莲花山生态廊道、横沥-凫洲水道生态廊道、珠江前后航道生态廊道、增江河-东江-狮子洋生态廊道、帽峰山-火龙凤-南沙港快速-蕉门水道生态廊道、沙湾水道生态廊道。优化沿珠江水系的网络化城市发展结构,重点打造精品珠江三个十公里(西十公里:历史文化保护;中十公里:创新要素集聚和现代服务业;东十公里:生态保护和新业态),实现主城区珠江两岸60公里滨江漫步道、骑行道、无障碍通道三类通道全线贯通。为市民提供舒适、开放、贯通的滨水空间。

此外,要塑造独特的城市天际线和景观视廊。加强建筑高度管理,对视廊范围内建筑高度及风貌进行引导,保证都市地标建筑的40%-50%以上可见,山体、历史地标的1/3以上可见。同时,强化云山珠水的城市整体意象。控制通风廊道,提升气候舒适性。建设市域6条通风廊道,避免屏风式建筑布置,控制主要入风口建设增量,形成利于通风与清洁空气流通的空间环境。

名城保护

规划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

名城保护方面,《草案》提出,要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整体保护活化历史城区。复兴古代、近代传统中轴线,持续推动六脉渠等历史水系修复,营造城廓和骑楼文化景观带,活化提升民宿风情区,擦亮城市文化地标,推进历史城区有序疏解。

实施“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串联一批最能反映广州历史底蕴与文化特色、最能展现广州传统风貌的建筑、街道、街区,讲好广州故事,展现广州魅力。规划了9条“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分别是:6公里长的“红色基因”路,5公里长的“古都年轮”路,3公里长的“城央水脉”路,10公里长的“丝路遗风”路,4公里长的“粤味探悠”路,11公里长的“工场传奇”路,5公里长的“西关小筑”路,5公里长的“街市览胜”路、2公里长的“文宗之旅”路。

来源:羊城晚报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