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东区培育文旅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搜狐焦点(沈阳)

2019-03-13 11:44:30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来源:辽宁日报

3月11日,经过几天的紧张施工,位于沈阳市大东区大东路培育巷的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大东分局院子北墙拆除完毕。墙北侧,一处原先被遮挡的神秘古建筑豁然展现,不时引得行人驻足观看。

这处古建筑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历史?拆了政府部门的院墙,大东区要做什么?

悬念,悄然抛出;巨变,拉开序幕。

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区,大东区汽车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强劲,一直广为人知。但着眼长远,大东人清醒地认识到,在做大做强做优汽车产业的同时,必须加快发展包括文化旅游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改变以商贸业为主的服务业现有格局,拉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推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此,基于域内丰富且风格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开年,大东区以打造堂子庙巷民国风情街区项目为开篇,全面启动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工作。

在沈阳市委主要领导密切关注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要求下,大东区明确用文化为经济发展“铸魂”理念,确立“丰富人文生活、彰显文化底蕴、重现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长链条开发,引智聚力、积极行动,相关工作快速推进。

今年,大东区将打造以堂子庙巷建筑群等为主体的“一巷一厂五公馆”;三年内,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建成一批布局合理、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让文化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对历史负责

让文化宝藏光芒重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保护好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建筑是推进这一进程、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

去年底以来,大东区全面开展历史文化遗存情况摸底调查,并站在历史和未来的角度去审视与思考,如何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注入文化滋养。

大东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而独特,其中堂子庙巷堪称老沈阳城——盛京显赫历史地位的真实见证。堂子庙巷,因坐落着清政权在全国修建的仅有的两个“堂子”之一而得名。“堂子”是女真族祭祀天神和祖先的殿堂。资料记载,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在大东区修建了清政权的排名前列个神庙“盛京堂子”,“堂子”内供奉努尔哈赤父亲和祖父的灵牌和画像,用来祭祀、祈福、庇佑。清政权修建的另一个“堂子”位于北京,是清朝迁都后以“盛京堂子”为蓝本而建的。

隐于闹市,却并不孤单。在堂子庙巷周边,至大东区培育巷一带,还有6处建筑风格独特、现状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院落,将地位尊贵的“堂子”与盛京城“九门”之一的抚近门连成一线,形成了堂子庙巷建筑群。

这当中,由当时在盛京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建于清朝末年的江浙会馆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作为重要的南北经济交流平台和枢纽,江浙会馆曾经商贾云集、风光无两,是盛京历史上三大会馆之一,也是目前沈阳市保留下来的少有建于清末的会馆。

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长陈赫是地地道道的大东区人,他对大东区的历史文化也更为关注。“因为‘堂子’的存在,堂子庙巷在历史上曾尽人皆知、名声在外,地位十分显赫,堂子庙巷也被称作‘沈阳最后的胡同’和仅存的满族民居集聚地,对于研究清历史及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而江浙会馆等历史建筑,则是清时期沈阳商业文化繁荣昌盛的实物见证。”陈赫说。

“对历史负责,让文化宝藏光芒重焕,是城市发展决策者、建设者不可推卸的职责。”大东区委书记王新北说,“我们将挖掘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存,并借此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延展丰满文化产业链,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强这座城市的活力、魅力和实力。”

对人民负责

让城市记忆温暖再现

如果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承载的是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依恋与渴望,那么,“老屋、老井、老树”标记的则是一个家庭的故事、一段成长的日子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

一听人问起堂子庙巷的事,68岁的艾宝东脸上就露出自豪的笑容。“我在这生活了40多年,小时候,‘堂子’红色的外墙还在呢,就像故宫的宫墙一样,可好看了!”他告诉记者,“‘堂子’旁边有小桥、亭子,还有一口深井,井里的水又清又凉,我们都是打上来就直接喝。”

在这里结了婚、生了子,一代接着一代向着幸福生活使劲儿奔……堂子庙巷“装”下了艾宝东的大半辈子。“但后来在这生活就有点儿不方便了。”艾宝东回忆。这一带都是成片的平房,地下管网配套都跟不上,虽然政府后来给居民接通了“上水”,但“下水”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居民只能使用室外的旱厕,卫生、健康、安全都无法保障。“更大的隐患是火灾!”艾宝东提高了声音说,“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又建得密,后来那几年,堂子庙巷没少发生小火灾。”

艾宝东所说的“后来那几年”,是指以2014年堂子庙巷地区启动动迁为节点往前推算的。随着居民搬走,很多老房子闲置下来。他和街道沟通商量,作为一名志愿者留守在堂子庙巷,“我主要是看着火灾隐患、漏水什么的,每天从早到晚走上几圈,哪个角落没看一眼我都睡不着。”

其实,最让艾宝东放不下的是他对这片老“地界”的感情。采访时他悄悄告诉记者:“‘堂子’的那口老井还在呢,我保护起来了,那是‘堂子’存在于这个地方的少有实物印证。”

陈赫与堂子庙巷的感情也非比寻常。他说:“那6处四合院建筑风格很特别,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带有满族特色,还有的融入了西方建筑元素,中西合璧,十分少见。而且它们组成了规模可观的清末民国时期历史建筑群,在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都是非常珍贵的。”

对未来负责

让文化资源活力绽放

一个地方,最能支撑发展的是文化;一个城市,最能展示特色的也是文化。

王新北说,对于大东区而言,只有保护和利用好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才能留住、传承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才能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兑现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负责的诺言。

深感时间紧迫,春节至今,大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抓紧时间推进相关工作,数次实地走访,咨询专业人士。沈阳市及市属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协调、给予大力保障,助推大东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在扎实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大东区明确:今年将以堂子庙巷建筑群和大亨铁工厂,以及杨宇霆、常荫槐、孙烈臣、赵尔巽、王明宇等五大清末民初公馆为主体,打造“一巷一厂五公馆”七大文化项目,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特色风貌,优化经济格局。

作为大东区盘活历史文化遗存、做好做大文化这篇大文章的开篇之作,堂子庙巷建筑群改造升级工作已经启动推进。在沈阳市社会养老和工伤保险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原来挡在培育巷3号四合院前面的该局大东分局院墙迅速拆除。

据介绍,大东区将遵循抢救排名前列、修旧如旧、合理利用、全民共享的原则,将堂子庙巷建筑群整体升级成为堂子庙巷民国风情街区。目前,区政府已投资约1亿元,完成了对610余户居民的腾迁工作。

避免“千城一貌”,堂子庙巷民国风情街区项目将在现状基础上,规划建设“一街两场四巷六院”。“一街”即堂子庙街,是整个文化街区的主骨架;“两场”即打造堂子庙文化广场、江浙会馆文化广场两个开敞空间,展现清文化内涵;“四巷”即利用现有培育巷形成的绿荫大道,贯穿联系文居后巷、堂子庙巷、浙居前巷三条文化街巷,重塑堂子庙巷地区的街巷空间肌理;“六院”即围绕江浙会馆旧址、培育巷3号以及堂子庙巷20号、16号、14号、12号六处历史文化民居院落,形成历史风貌保护区,再现具有沈阳传统建筑风貌的特色街坊,着力展现清代皇家堂子文化,建成沈阳商业会馆文化展示区和传统民居的重要保护区。

延文脉、兴文化,尤需守正创新。将文化繁荣植根于传统沃土之上,用创新创造激发文化活力、汇聚发展力量,加快区域高质量发展步伐,大东区已经在路上。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