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泥砂公路到立体交通 建设者见证首府路网巨变

焦点乌鲁木齐站

2018-08-10 09:08:40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红山路、克南高架、观园路延伸段……8月7日,市政工程建设处高级工程师关德泉驱车从红山路出发,走河滩、上高架,15分钟来到观园路片区。   

关德泉从事道路建设工作已有25年。从最初修建的红山路、金银大道、三屯碑路,到近年来修建及打通的克南高架、城北主干道、断头路等道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记不清修建了多少条,感觉每走到一条主干道,都能回忆起当时修路的情景。”   

从人工修路到智能修路    1992年,乌鲁木齐市政工程建设处成立。1993年20岁出头的关德泉加入道路建设者行列。让他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修建的金银大道。   

“当时金银大道都是一些破旧小平房和菜地,拆迁面积比较大,考虑到城市发展比较快,规划中的道路都是按城市主干道修建的,有6车道,也算是比较宽的车道了。”   

关德泉记得,金银大道需穿越跃进街,而此处地势较高,需要开挖二十几米深。当时机械设备比较少,没有免爆机,几百名工人只好在山坡上钻孔,打炮眼,放炸药,一次也只能打十几厘米深。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路主要是靠人力。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笨重的载重卡车咔咔作响、摇摇晃晃地驶过……一群头戴草帽、手拿铁铲的工人站在泥泞的砂土路上,挖路基、铲砂石、拌水泥。   

关德泉说:“那阵工地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建设处的前辈说,那时工地还有炒油工这一岗位,都是在现场支起两口大锅,像如今的炒瓜子一样,将原料炒出,一天下来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如今炒油已被沥青拌合站代替,之后再由车运输到工地上。   

据统计,1990年乌鲁木齐市道路总长248公里,到目前为止乌鲁木齐道路总长2360公里。    从畅通“外循环”到改善“微循环”    交通兴、百业兴。道路是基础,从茫茫大漠中的驼铃古道,到如今陆空联运的立体综合交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繁荣与辉煌的基础都建立在“路”上。   

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从泥泞土路、砂石马路、水泥公路、柏油大道一路变迁。关德泉感慨道:“以前都是骑自行车、或者是走路、坐公交车到现场查看,这几年开工建设的很多道路都越来越远,我们都是开车到工地现场。”   

1998年,为缓解北门片区的拥堵现状,市政工程建设处在北门――新民路修建了跨线桥。关德泉说:“当时车辆开始慢慢增加,且当年北门转盘是交通枢纽,连接6条道路,很多人提出一味拓宽道路并不能解决问题,可形成立体交通,跨过红绿灯路口,行驶更为顺畅。这也是建设处成立后修建的排名前列座跨线桥。”   

东外环通过克南高架直接进入西外环;西山高架连接西外环高架;火车站高架与新建雅山隧道相连、西山高架与乌奎高速连接……近年来乌鲁木齐不断推进城市向北部新区拓展、向东西两翼延伸,城市发展骨架逐渐拉大。   

面对交通拥堵、车辆激增,2011年,BRT1号线、3号线成功运营,改变了乌鲁木齐单一的公交模式。   

如果说城市中每个片区犹如一个个的“点”,交通通道则像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线”。将“点”连成了“线”,将“线”编织成了“网”,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一个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   

关德泉说,从南北向快速路-环形快速路-“田”字型快速路-环形加射线快速路。乌鲁木齐在改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上,已形成了一个有效运转的快速路网。   

今年首府在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围绕城市东部片区,将启动多条道路建设工程。关德泉每周都要来河马泉-观园路片区看现场。“别说几十年前,十来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这变化大的,时间久了不来还得用导航。”   

关德泉经过的观园路延伸段,便是今年首府打通的一条断头路,该道路完善了观园路片区与东绕城间的路网骨架。如果把城市比作人的肌体,道路就好比人体的血管。而断头路、丁字路作为阻碍交通的“血栓”,致使道路“梗阻”,引发城市路网循环不畅。近年来乌鲁木齐一直在完善“三环十五射”路网骨架,道路也越织越密,为了加强主次道路的有效衔接,使区域内外部交通连续更加顺畅,打通断头路、丁字路就是让路网能实现“宏观、微观良性循环”。   

如今,乌鲁木齐实施的畅通工程正通过软硬结合多措并举方式提升交通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关德泉说:“现在每当走过这些道路都非常自豪,正是一代代建设者用辛勤的汗水浇筑着大家的筑路梦。”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