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国土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湘潭资讯助手

2018-06-25 18:00:23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来源:湘潭在线

湘潭市本级和韶山市以流转的方式获得江华县和涟源市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及时解决了重点项目用地报批需求。

 我市节约集约示范区内,已建成的滴水湖公园。

建设高标准农田为我市现代农业、长效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启动,助推乡村战略实施。

珍惜国土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 

——写在第28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

我们脚下的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一切生产和经营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我国是世界上排名前列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经讨论决定,为了深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坚定不移地实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定每年6月25日,即《土地管理法》颁布纪念日为全国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排名前列个全国纪念宣传日。

今年是第28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珍惜土地资源 建设美丽家园”。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按照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工作新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引导社会公众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理念,切实提高全民共同关注土地资源、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做好土地文章 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今年4月,湘潭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一号文件,《关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湘潭市乡村振兴的改革冲锋号角全面吹响。

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增强农村发展后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好土地是基础。土地的文章不好做,但在湘潭县茶恩寺镇茶花村或许能找到答案。

盛夏时节,茶花村大地处处呈现出农村农业设施、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蓬勃发展的的喜人景象:一条条蜿蜒平坦的水泥路、一座座星罗棋布的农业灌溉工程、一块块归并后的大田、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穿行其中,美丽乡村入画来。

早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茶花村是省级贫困村,位于湘江西岸、县域东南部。全村面积8.13平方公里,耕地2558亩、林地6590亩。总人口3097人。彼时,地块零散,田坎多,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都被扣上了难以摘掉的“穷帽子”。因此,在这里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势在必行。

令人可喜的是,2016年,茶花村迎来了土地整治史上投资规模较大的工程。该项目分三期实施。作为后盾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共投资800万元,建设2.2公里的致富路、上学路;并对向阳渠堤外1200余亩土地开展土整治理,实现高低田平整、小丘变大丘,并在其中间采用泥结石生态铺设3.5米宽的骨架路,完善灌排配套设施,为茶花村现代农业、长效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要想以土地整治推动精准扶贫,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首先就要夯实农业基础,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发展后劲。”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茶花村在实施土地整理工程过程中,还组织开展平整区权属地块测量,为土地流转建立档案;指导村集体注册成立了“茶恩茶花”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协助申请挂牌成立全市排名前列村级供销惠农综合服务社,组织与村3个合作社、九华某农业公司等对接商谈土地流转合作事宜,推动规模农业发展,极大增强涉农项目的“聚变”效应。

这还不是全部。

“集中力量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域调剂机制,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很大的政策,实施好这项政策,既能提高补充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也能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还能对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发挥‘一石多鸟’作用。”该负责人表示,新颁布的《办法》,为今后茶花村乃至全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指明了方向。

今年,湘潭市将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庄整治、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土地开发项目,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筹措补充耕地指标和建设资金,3 年内全市域新增耕地不低于 1.5 万亩。其中,涉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小镇的增减挂钩等项目必须作为排名前列批次项目,并在 2018 年底完成验收确认。

耕地指标实现增长的同时,资金渠道也进一步拓宽。《办法》指出,在投资渠道上,今年各县市区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政府对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所产生的新增耕地及新增粮食产能指标进行回购或奖补。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范围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开发项目等,参与方式主要包括吸引社会投资、委托代建和先建后补三种。

唤醒沉睡资产 盘活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湘潭市在本次改革中,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是重点任务之一。《办法》规定:全面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将集体建设用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按照抵押融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新调整利用等方式显化集体资产的价值。确权登记的范围主要是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小镇所在乡镇内适合用于抵押、增减挂钩、重新调整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建(构)筑物,如乡村工矿企业用地、闲置的学校、村部、能整理利用的宅基地等。

各县(市)区、园区国土资源部门对清理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宗地为单位进行核实确认,明确其权属、用途、面积、登记情况,对未办理登记发证的资产应按程序办理不动产登记。此项工作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

将清理核实的集体建设用地资产按抵押融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重新调整利用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汇总,建立档案。对用于抵押融资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建(构)筑物所有权,在乡镇政府经营机构与原资产权利人依法完善相关流转手续的基础上,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按属地原则依申请为乡镇政府经营机构办理转移和抵押登记。

“引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序流转,犹如一股清泉激活了各类生产要素。”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明晰土地产权,量化土地资产价值,促使存量土地资产以不同的价格进入相应市场进行交易,实现土地的产权流动与重组,达到生产要素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入,还为下一步农村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丰富土地利用形式 保障乡村产业发展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乡村振兴战略”中用“产业兴旺”替代“生产发展”,是乡村经济发展理念的升华,是一种质的提升。从原来的生产发展提升到产业兴旺,实现了从产业单一性到产业体系化的跨越,即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融合的道路如何走?《办法》中首次提出了多规融合概念。乡村产业兴旺,先得从产业项目落地开始,从项目审批前的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说起。今年,全市已启动乡村规划“全覆盖”工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小镇所涉村纳入排名前列批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范围。《办法》中更是强调,将村庄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衔接,重点解决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一致的问题。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原则上应在上年末上报至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应科学足额保障其用地计划。

值得关注的是,在产业项目土地利用中,《办法》丰富利用形式。健康休闲、旅游项目中,属于自然景观用地及农牧渔业种植、养殖用地的,光伏发电站项目使用未利用地布设光伏方阵的,不征收、不转用,按原地类管理。与此同时,在管理设施农用地工作中,不仅下放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效率;还对规模较小的设施农用地项目出台了可简化编制复垦方案,对于经营规模在 500 亩以上的企业,经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复垦保证金减半收取,其余部分由企业出具承诺书,在需要复垦时履行复垦义务,进一步确保了设施农业项目健康发展。

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建设高标准农田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千百年来,农业是中华民族永恒的发展之基,耕地一直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 如何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为子孙后代守好高质量的“饭碗田”,对于国土资源部门而言,始终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

2017年,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牢记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攻艰克难,交出一份满意的耕地保护答卷:一年来,全市净增加耕地87.5公顷。耕地保有量为151255.33公顷。永久基本农田上图面积为115709.93公顷,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均高于省政府下达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为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 去年,该局积极协调省厅和县市区局将部分基础设施项目调出基本农田并督促各县市区国土部门及时更正错误信息、完善成果资料,各个审查环节湘潭市都走在全省前列。数据统计,2017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3503亩,较前年降低了26%(2016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4748亩),市本级占用1155亩,较前年降低了69%(2016年市本级建设占用耕地3764亩)。

“在全市大规模发展项目建设过程中,湘潭市耕地保护工作还能先进全省,秘诀在于我们念好‘三字诀’。”该局耕地保护科负责人介绍,一是“严”字当头。全市严格落实中发4号文件精神,加强了建设占用耕地管控,促进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二是“调”字深化。随着国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难度、要求越来越严格,调什么?怎么调?考验着国土资源部门的能力。为此,2017年市国土资源局为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多措并举,先从内部挖潜,自主开发补充耕地。去年,全市顺利完成4500亩任务,较去年增长了1.3倍,超额完成了省厅下达的任务。与此同时,借用外部力量,积极从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购买补充耕地指标。去年,市本级共购买了三批次补充耕地指标共计2716亩,其中旱改水指标1095亩,旱地指标1126亩,水田指标495亩。三是“转”字活用。积极用活增减挂钩政策。去年,该局牵头与重点贫困县江华县进行对接,以流转的方式获得该县2017年排名前列批次共计1158亩的建新节余指标,及时解决了一批急需落地的重点项目报批需求,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落地。

在永久基本农田基础上,湘潭市还稳步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去年,全市国土资源部门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契机,深入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24个,总面积7.7万亩。通过归并零散地块,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耕作道路和防护林网,提高了农田的排灌能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机械化耕作水平,农业综合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为农业规模经营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今年,湘潭市还将继续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开发和废弃建设用地复垦等方式,在未来三年新增耕地1.5万亩, 既能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还能利用节余补充耕地指标筹集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园、特色小镇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

节约集约 实现土地效益较大化

湘潭是国家批准的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湘潭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切入点,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作为发展基石的土地,在充足保障发展需求的同时,高效合理使用和利用顺理成章成为湘潭市国土资源局工作首要任务。

2008年以来,由该局起草的《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湘潭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相继实施。从制度、利用形式、控制标准、审批监管等四大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将土地利用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为突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按照“统一规划、整体包装、成片开发、净地出让”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岳塘区板塘铺1948.35亩地块成为湘潭市首批节约集约用地示范项目。

该块土地涉及高新区、岳塘区,项目实施需拆迁房屋约25万㎡,收购企业20家,预计总投资额约13.32亿元。开发前,片区内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筑杂乱无章,基础设施不配套,国有、集体土地混杂。

“我们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将该区打造成集商业、金融、居住、休闲为一体的河东滨江新区。”从2009年4月开始,在这片2000亩的土地上,开始了一项新型土地示范工程。

如今,走进节约集约示范区,早已不是昔日光景。一座座地产项目拔地而起,创造出湘潭市经济新增长点;落英缤纷,流水潺潺的滴水湖公园点缀了市民城市生活;2000余亩拆除围墙、裸露黄土整治、道路绿化提质改造三大问题彻底解决,营造了绿意盎然的美景。

“项目的成功实施,归功于湘潭市在三个方面作出示范。”市国土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是按照“统一规划、成片开发”的城市建设开发示范,通过对该片区的高起点整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要求实施土地出让,从而达到政府对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城市建设的目标;二是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经营模式示范。通过对项目范围统一拆迁及配套设施的完善,按照新的规划要求实现对土地的高效利用,达到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目的;三是“先安置,后拆迁”的和谐征拆示范。在项目的征拆实施过程中,采取货币安置、住房安置、留地安置及村民社保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切实保障和维护好被征地村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将该项目做成和谐征拆的示范。

截至目前,节约集约示范区已投资20多亿元,前期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可实现政府土地纯收益50亿元以上。示范区的建成在投资强度、市场配置率、利用效率、用地使用条件等指标及节约集约化程度均开创湘潭节约集约用地新高,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洪静雯 通讯员 胡健)

全部

相关资讯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