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

随便起一个被

2019-07-23 10:23:01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位于抚仙湖西岸的澄江县禄充村,背山面湖,古树成荫,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人才辈出,历史上有过“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美誉。春末,一个海天一碧、风和日丽的日子,记者和澄江有名的学者詹剑波来到禄充,探访“神童”许湘等澄江名人的故里。

禄充村的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两块,一块是大家熟悉的旅游区,另一块则是老村子,前者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后者则僻处旅游区的另一头,显得格外清幽、静谧。詹剑波虽然才五十余岁,但早已满头银发,被澄江人亲切地誉为“老夫子”。走在老村子的小巷里,听他谈“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逸闻趣事,可以感受到文化之乡的韵味。

据了解,早在明朝初年,汉人进入云南,进入澄江,进入禄充,给当地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清朝初期,禄充就有人开办家学和乡学,很多考中举人的秀才放弃了为官的机会,留在当地办学,为禄充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历史上,禄充村300多户人家,只有三姓无人金榜题名,其余各姓都考出过进士、举人及贡生,“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典故出现于乾隆、嘉庆时期,也就不足为奇了。

村里有个大佛寺,从大佛寺进去不远,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往下即是张姓“一门双进士”的故里。

进士张培裔,生于嘉庆初年,道光壬子科中举,继中进士。进士张珠,生于嘉庆年间,道光丁酉科选拔进士。因两位进士均出自一道家门,原来大门头悬挂有“进士第”和“文魁进士第”的匾额,“一门双进士”的佳话流传至今。可惜这两块进士匾额文革时已被毁坏。

离张姓进士故里不到百步便是杨、许两位翰林的故里,这里有一条街也叫翰林街。如今,路边有一块新立的“翰林街碑记”。

翰林杨思荣,约生于乾隆末年,从小沉默寡言,胸怀大志,行为慎稳,不作嬉游,喜读书写字,并能刻苦钻研。当时国家以八股文考试取才,思荣精心学习,从破题到启讲,逐段推敲,在文章写作上快速进步。同时在书法上,也对自己作了严格要求,坚持不懈地练习书写。嘉庆十五年(1811年)庚午科中举,嘉庆十六年(1812年),辛未科连中进士,点翰林,任庶吉士,后改主事。

“神童”许湘

翰林许湘,约生于嘉庆初年,从小聪明颖异,在学习上闻一知十,且过目不忘。许湘曾自写门联:“竹里闲销无事酒;松间熟读未完书。”亲族长辈,都认为将来一定能够超人一等。他的父亲名叫许何衡,是云南省五华书院的教习,视许湘善于联想,善于揣情摩意,童年就文采风发、出口成章。杨思荣太史三战连捷,喜报传来,在许湘的童年思想上,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因此努力揣摩杨太史的读、作、写方法,每篇文章逐字、逐句、逐段斟酌、考虑、删改、增减,使其气充词沛,华丽精练,意境清新。奋发图强地攻读了六年后,许湘于嘉庆二十一年(1817年)丙子科中举,嘉庆二十二年(1818年)丁丑科连续中进士,点翰林,任庶吉士,后来奉旨审亲王,先斩后奏,名震京都。

小小的禄充村,不过六年时间,出了两位翰林,且是联科及第,真是奇迹。可惜的是,天妒英才,许湘中翰林回到老家之后不久暴病而死,死时才十几岁。詹剑波说:“他有一个未婚妻黄小姐,此后再没嫁人,侍奉公婆,直到老死。死时村里人为她立了一个贞节牌坊,可惜现在已经不见了。许湘的墓碑现在还能找到,墓碑很小,可是看得清上面的字迹。关于他的传说和资料也非常多,可是由于他在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亲人,所以留下来的遗迹几乎找不到了。”

许湘与妙联的传说

如今在抚仙湖畔,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许湘的故事。

有一年春节,禄充演唱花灯。那时候演唱花灯没有台子,禄充村每次都在大榕树旁那块场上演唱,来看花灯的人围成一个圆圆的圈子。童年的许湘也去看花灯,但许湘站在人后看不见灯场里的表演,他要求骑在哥哥的脖子上,哥哥就把他扛起来。旁边有一位街邻中的长辈顺口说:“孩子要求哥哥做马。”许湘不假思索地顺口答道:“家兄为爱弟弟成龙。”这位长辈很惊奇,又出了一个上联说:“小孩子观灯,其形不雅。”灯场里正演《审诰命》,许湘触景得联,答道:“大丈夫处事,执法无私。”赢得灯场里许多人的称赞。

另有一次,许何衡带着许湘到江川拜访亲友。主客落座后,话锋一转说到许湘,这时候许湘正抱着木柱打转转。主人想要考考他,把许湘叫到面前,出了个上联说:“小孩子手抱木柱团团转。”许湘应声说:“老大人脚登云梯步步高。”

许湘考取秀才后,随父到县教谕处拜谢,偏遇县教谕新旧交替,旧任将许湘的情况介绍给新任,新任对许湘的才华持怀疑态度。教谕说:“听说贤契灯场巧对,县衙巧对,老夫今日还要请教。”许湘说:“不知夫子有何赐教?”教谕接着说:“驾一叶扁舟,荡两支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敢请贤契对出下联。”许湘一听,知道这是宋代黄庭坚学士游江南,在顺流东下时,遇一个少年船工出此上联,黄庭坚未能对,遂罢江南之游,在历史上早已成为特别。但许湘灵机一动,对道:“游全国胜地,作独行人,行千里奇岭,经百二名城,见孤忠者,享双忠庙,亘古万载,并无几忠。”教谕不禁连声称:“高才高才。”

记者手记: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平定云南元军残余势力及当地土司、酋长的割据,任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兵三十万,分两路进征云南。次年,云南平定。为巩固边疆,慑服“诸夷”,稳定大局,明廷决定在云贵置官设卫,留兵屯田戍守。这些屯守军士,大都来自江南地区,他们虽然离乡背井,驻防边远山区,过着亦兵亦农的生活,但却始终不忘“勤于耕种贸易,不事奢侈”、“尚儒重信”、“人知读书科贡”的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后裔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各自在不同领域创造出不同的文化佳绩。清康熙、乾隆、嘉庆时期,禄充士人更是在科场上创造了“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的文化景象。

“一门双进士,百步两翰林”这一文化景象,既是他们谋求发展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进士、翰林的出现,不仅反映了这一军屯后裔家庭的文化变迁与发展,而且反映出他们对当时文化事业的推动,以及对后世文化建设的贡献。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