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社会美育论坛成功举办

狐椒微论坛

2021-01-05 15:13:33

购房群

买房如何避坑,加入购房群,看看他们怎么说

立即进群

2020年12月18-20日,第二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社会美育论坛在中华世纪坛举办。本次艺术节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社会美育联盟、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湖南美术出版社主办。

本届论坛诚邀全国各地美育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以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美育的本土化与社会责任、跨文化语境下的美术教育、艺术治疗与身心发展、社会美育与社会责任、21世纪人类发展与美术教育、实事疫情与美术教育为议题展开探讨。

出席本次论坛特邀嘉宾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许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初熹、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马菁汝、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大根、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文海红、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吴慧平、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朝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李红菊、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昌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唐斌、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段鹏、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媒体推广部主任罗元欣、炎黄艺术馆馆长助理吴楠。

本次艺术节采取了主旨演讲、分论坛分享、大师工作坊、美术教育展、美博会等模式。

论坛设置了十二场主旨演讲,五十余个议题及三个工作坊,邀请国内美育名家分享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深层次、多维度、宽领域探讨了形势对时代变革与转型中的美术教育相关议题。新华网手机客户端和搜狐文旅进行了三场同步直播,在线观众均超过百万,社会反响热烈。

论坛仪式由社会美育联盟学术秘书习习主持。

社会美育联盟学术秘书习习

   专家主旨演讲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许平

许平带来了以《视觉艺术教育与感性政治学的涵义》为题的精彩讲座。许平教授从大设计与大美育视角出发,在朗西埃的艺术政治与感受性体制研究基础上,结合振兴中国传统工艺,以及中国乡村的艺术创作,谈杭州画娘细微的情感触动,云南“国家博物馆”对于中国农耕社会的缩影的精准抓取与呈现等案例,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分享。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翁剑青

翁剑青以《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为题演讲。翁剑青教授首先厘清了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的概念,通过不同社区文化的分类与翔实的各个案例,从美国社区文化,到深圳华侨城社区文化与艺术区相结合,汕头大学短期公共艺术建设,介绍了社区文化的公共艺术建构。在形式美学之外,社区艺术体现的是社区文化的整体性,而社区艺术,是应该被社区居民认可,具有实际意义,并由社区居民自发进行内部建设的。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马菁汝

本次论坛的学术主持人马菁汝教授以《借鉴与整合:建构新时代中国美育体系》为题,从美育对人全面发展的意义开始谈起,特别解答了当下美育为何如此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文件,尤其是《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作为中国未来美术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美术教育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接着,马教授分享了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近几年社会美术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项目,分析了社会美术教育课程现状,并展望美术教育课程的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社会联盟作为实践项目之一,辅助高校与社会的结合形成的合力,整合了学校与社会资源,以促进中国社会美术教育发展。

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媒体推广部主任罗元欣

罗元欣以《从学术研究到公共教育》为题演讲,罗元欣女士围绕学术研究与公共教育进行了分享,在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展陈实践的基础上,介绍了学术研究如何向公共教育转化。北京画院美术馆作为一个学术性美术馆,近年来以齐白石研究、20世纪的艺术大家为题做了多个系列展览。罗女士对公共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导览词的写作、亲子观展、教师培训、媒体传播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解读。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大根

王大根教授从核心素养谈起,与大家分享了《基于美术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策略》,辨析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核心素养归纳为:像是艺术家一样思考。而在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大单元教学法、学科大概念、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的本质。王大根教授还特别为观众带来了《中国风动画电影之美》等案例,分解并详细的说明了美术核心素养大单元的教学策略。

炎黄艺术馆馆长助理吴楠

吴楠先生带来了以《作为社会文化服务参与者的美术馆》为题的精彩演讲,从炎黄美术馆的变革,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对炎黄美术馆做了整体陈述,炎黄博物馆自成以来,已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活动体系:艺术讲座、文化沙龙、艺术工坊等。其中特别以四季为主题设置了系统的亲子课程,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

乔晓光教授带来以《中华文明视野下的美育与非遗活化的融合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育实践中的价值及其途径》为题的精彩讲座。乔晓光教授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变革引起文明发生转型的时代特点切入,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美育中的价值和途径提出来。通过贵州葛家园祭祀祖先仪式的案例,提出非遗是活在生活当中的活态文化。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系是一个整体。并将民间文化的综合性与西方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进行对比。提出了美育跨学科的需要。同时美育在二十一世纪,需要发掘自己的文化,认同自己的文化。将孔子的美学思想伦理教化的同时,看到不同民族所产生出的审美信仰和内涵。通过列举席勒与蔡元培所提出的美育思想。强调非遗实践与美育的融合,具有当代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昌景

王昌景教授在《新媒介与新媒体催生下的美术教育生态》讲座中,对儿童作品形成过程进行了多维度分析,阐述了科技,媒介(媒材),媒体与生活,教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借助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理论,谈到了“媒介体的生态学”,并进一步拓展到对于媒介体的物质进化趋势,对“人的延伸”进行解读。随着媒介与技术的更新,美术教育生态随之被改造。现代美术教育由“实感教育”、“体感教育”、发展至“心感交互教育”。客观分析了新媒介对实感材料产生的冲击,同时也展望了新媒介对塑造美术教育新生态的美好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钱初熹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马菁汝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钱初熹教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发布厅进行《中国美育公开课》访谈活动。

钱初熹教授针对人工智能时代视觉艺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影响,通过分享在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高峰论坛的参会经历,讨论了美术教育的发展的不可替代性与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同时对视觉艺术教育目标的改进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双方的交流中,肯定了美育的道德培养,艺术思维培养不可缺失。进一步思考实际教育工作中如何培养青年一代的创意思维。钱初熹教授对“智能+”“人工智能”“教育大数据”等先进科学技术对美育工作的积极推动表示了肯定。再从外部技术手段回归美育教育对人的内在影响方面,钱初熹教授引用了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人类社会三种文盲”的概念,列举了种种反映了人们缺乏视觉艺术素养的美盲现象。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艺术教育原创意识与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缺乏造成的不良影响。谈及当今同样有所缺失的美术鉴赏的教育,钱教授则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通过形式与内容两个层面,及推理判断方法进行美术鉴赏的要点。此后又谈及GAP艺术中心开发的跨学科课程,由小见大,扩展至各行业美术通识教育。

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书记吴慧平

吴慧平以《中国传统的书法教育是普及美育的重要基础》 为题,他提到书法教育的廉价与便利性是美育得以全面推广的最重要的基础。书法审美教育所获得的视觉判断力培养是美育得以实现个人创新性思维功能的前提;书法与文字的悠久历史是美育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书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是美育得以从线条的欣赏出发,进而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的自然升华。书法的“书如其人”“书品即人品”的最终追求是美育得以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最终保障。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席卫权

席卫权以《论核心素养视角下设计教育的“大观念”》为题,他表示设计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文化,学生应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各分论坛来自中国各地的学者针对社会美育与学校美育、美育的本土化与社会责任、跨文化语境下的美术教育等议题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解读。涵盖了情感教育、民间美术、STEAM、神话题材创作、少数民族民俗、学习网站开发、思维导图运用等多个主题,分论坛主持人也对他们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

活动现场“首届社会美育美博会”集结出版社、画材商、 美术培训机构等从事美育相关的出版、教学、实践等单位多维度为大众进行展览与展示。马菁汝教授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许平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大根教授等各位嘉宾一同参观了美博会与美术教育展览,并与各个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当下社会教育机构办学状况。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参观展览

前联合国妇女国际论坛主席侣海林参观展览

第二届社会美育国际艺术节展览现场

全部
报名成功
稍后会有专业的置业顾问联系您
返回楼盘

频道导航

返回首页

看房小程序

APP下载

电话拨通后,请您手动拨打分机号

确定拨打电话

电话号码:

分机号:(可能需要拨分机号)